上班公民,集体拼车,算不算非法营运?这个问题困扰执法部门许多年。假如允许私家车从事营运,那么,会不会冲击中国的出租车市场,从而引起交通市场混乱呢?
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购买私家车。无论是上班途中,还是闲暇之余,呼朋唤友,集体乘坐私家车出行。这本来没有什么关系的,执法机关其实无需监管。鼓励集体拼车,不仅可以有效利用交通资源,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督促出租车行业减少管理成本。
当然,集体拼车,并非百利而无一害。从新闻媒体披露的案件来看,集体拼车会产生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问题,也会产生商业保险问题,甚至还会产生合同纠纷。道路交通主管部门在处理此类法律问题时,应当严格贯彻意思自治的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在当事人约定不明或者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应当追究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法律责任。换句话说,既然机动车驾驶人员贪图小利或者帮助他人排忧解难,那么,就应该知道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对于因此而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应该独自承担。
契约社会不是限制人们的自由,而是给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只要当事人有明确的约定,道路交通管理机关不应围追堵截。事实上,很多情况下警察也很难判断是有偿集体拼车,还是亲朋好友相互帮忙。对于私家车非法营运的问题,道路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实行无罪推定,除非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纠纷,提请道路交通主管机关作出裁定,否则,不应该上街设卡,追究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法律责任。
从另一方面讲,城市公共交通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政府非但不该从公共产品的经营中获取收益,反而应当增加财政补贴,解决道路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现在绝大多数城市实行公司化管理,出租车公司可以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获得城市出租车经营权。但是,出租车公司应该实行明确化的管理,将其经营成本和交易费用向社会公开。只有当城市出租车运营的成本与私家车运营的成本大体相当时,私家车运营的风险大于出租车运营的风险时,非法营运的现象才会逐渐消失。现在为何私家车非法营运具有极大空间?原因是由于合法出租车的管理与营运的成本太高。
我想,如果放开出租车市场,通过签订权利义务平衡的合同,允许更多的出租车公司从事城市交通运营。在此前提下,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提醒私家车的拥有者,从事非法营运可能产生一系列法律风险,同时也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乘坐非法经营的私家车,因为那样可能会不安全。就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使所谓的非法营运慢慢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