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天,港人北上吸毒已成为摆在深港两地行政高官桌面上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难题。最令港方头痛的是在每年遣返港方的吸毒人员中,青少年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甚至有十几岁的少年,而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北上滥药”,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称其为“滥药文化”,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抗衡滥药文化。
一次行动
抓获吸毒港人119人
7月3日~4日,深圳警方对福田区皇后大道和圣保罗两个夜场进行查处时,抓获吸毒港人119人,这次行动震惊了深港两地。
去年,香港呈报的1.3万余宗吸毒个案中,有1000多宗发生在内地,其中21岁以下青少年个案近500宗。
近年来,香港立法会、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长期组织研讨会等各种活动呼吁社会关注“滥药”青少年,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滥药工作小组”,律政司司长领导的“香港青少年毒品问题专责小组”也承担着调查青少年“滥药”问题,并将结论及时上报港府的职责。
香港保安局局长李少光在8月29日曾表示,禁毒基金今年给68项计划拨出约2300万港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滥药青少年的,以遏止近年青少年滥药人数上升的趋势。
深港高层
直面青少年“滥药”难题??
深圳警方负责人表示,深港两地警方对港人特别是香港青少年北上吸毒非常关注,而真正下大力气狠抓港人北上吸毒问题源于深港高层的一次会晤。
6月23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与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会晤时,特别提到香港人、尤其是香港青少年北上吸毒问题。两天后,深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李铭专门赴港和香港保安局局长李少光商谈深港合作打击跨境吸毒。
“滥药”人数
一年上升13.1%
据香港保安事务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特区政府2008年4月的统计资料显示,过去10年,香港地区滥药青少年逐年递增,2007年的滥药青少年为2919人,较2006年的2581人上升了13.1%。
而“滥药”模式渐由吸食海洛因转为滥用精神科药物。在1998年~2007年间,被呈报的吸食海洛因人数由13588人下降至7390人,但被呈报滥用精神科药物的人数则由3412人上升至7810人。2007年,被呈报的滥用精神科药物人数更首次超越被呈报的吸食海洛因人数。
大起底
港人为何青睐“北上吸毒”?
据深圳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香港人北上珠三角吸毒有持续恶化之势,这主要与金融海啸之下生活焦虑、找工作难、减薪乃至失业压力大增,而北上狂欢减压消费相对低廉有关。
近年来,便利的通关、低廉的消费水平使得“北上”吸毒“嗨”粉一直是香港瘾君子的共识,随着香港青少年“北上”娱乐人数上升,也导致了青少年齐聚深圳“滥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一、软性毒品取证难
相较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市面上难以买卖,麻古、K粉、K仔、大麻等新兴毒品获取途径较易,对青少年的诱惑性和渗透性更大。
另一方面,吸食软性毒品比吸食海洛因更为便利,对于是否吸食过毒品,警方检测设备滞后,难以取证。有充分证据抓到在娱乐场所内“滥药”的人往往不多。
二、由于香港特区政府与内地适用的法律没有接轨,深圳警方此前只能拘留在深吸毒的港籍人员,拘留期满后,将其遣返香港。从2004年开始,深圳警方平均每年遣返的港方吸毒人员约有200多人,而21岁以下青少年所占比例逐年升高。目前深圳警方已将港人跨境吸毒纳入日常化管理,只要认定属于长期吸毒成瘾的,将依法规予以两年的强制戒毒。而香港青少年在内地吸毒被捕,警方将通知他们的父母或监护人。
三、内地毒品价格低
同样一颗摇头丸,在香港售价可能是40元,而在深圳的价格平均不到20元。内地毒品售价比香港便宜,是吸引香港青少年北上滥药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毒品本身,深圳娱乐场所的消费也比香港的低,记者做了一个深港所谓“蒲点”的消费比较:在深圳,一般是可以免费入场的,点一杯啤酒才收费30~40元;但是在香港的“蒲点”,入场先要付一两百元,之后每叫一杯饮品再收60~70元。
四、24小时通关便利
深圳皇岗口岸实行了24小时通关后,香港人进出非常方便,香港青少年在工余或课后“北上”玩乐,即日来回,连家长都很难觉察到他们离港“北上”。而随着暑假“开闸”,港生更易在“异地”寻求刺激。
五、娱乐场所监管不严
与香港相比,深圳娱乐场所消费门槛较低,为了促进消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有意无意为吸毒者“把门望风”,加上“嗨粉滥药”活跃的包厢内不能安装摄像头,致使警方监管与取证工作存在“盲点”。
青少年北上滥药
侦探跟一天5000元
日前,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依然是港人北上滥药的“重灾区”,吸毒青少年逐年增多,其中仅去年港方登记的21岁以下吸毒人士就超过3400人次,同比增加一成半,其中近500人曾北上內地吸毒。
滥用药物者拥有独特的生活圈子和生活方式,他们大多游离于学校之外,很少与同学、家长沟通,家长要监管调查自己的孩子有无吸毒,除了政府、学校的调查外,他们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了侦探公司。
少女周末休息直接北上“滥药”
记者暗访一家位于香港旺角写字楼内的美联私家侦探社,据工作人员韩小姐介绍,今年上半年开始,许多香港家长担心孩子北上吸毒,聘请私家侦探跟踪的个案激增。韩小姐说,目前跟踪孩子的行踪,不再限于香港本土了,由于香港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所以很多孩子选择跨境去深圳,所以近期跟踪去深圳的个案不断上升。
特别是近一年以来,港人选择到珠三角滥药的情况呈持续恶化之势,“有的客户几乎一个星期都见不到子女,完全不知道子女去了哪里,夜晚什么时候出门都不知道,所提供的资料很少。”韩小姐说,他们跟踪过一个年轻女孩,一到周末休息,就会和朋友们结伴去深圳,连续两天不回家,最后发现是来深圳滥药。
“问题”家庭子女更易坠入毒网
深圳警方一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一些被两地警方登记在册的吸毒青少年相信只是“冰山一角”,联手打击跨境吸毒“任重道远”。这些滥药的年轻人从主要来自“三失”(失去父母、失去学业、失去工作)的“问题”家庭向更多的家庭扩散,包括父母无暇照顾的、学习成绩不佳的、寻求刺激的富家子女等,往往容易被朋党以放松情绪为由软硬诱惑而坠入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