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侦探”离我们并不远
穿着时尚的美女,擦肩而过的小伙子,衣衫褴褛的乞丐……当他们在你身边走过,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也许不是普通人,而是在执行盯梢任务的“私家侦探”?据了解,目前本市已有各种调查所、调查公司20多家,其中比较知名的包括中侦、柯南等调查事务所,业务范围则包括婚姻调查、打假维权、债务清欠、民事证据、商业调查等多个方面。
盯梢,打假捉赌抓老赖
10月12日上午,香港中路世贸中心 ,杨柯和另外5人聚在一起,他们都是这家调查事务所的“探长”,平时根本不见面,只在每周一上午碰头,各自汇报手上案子的进展情况。
“城阳老赖的案子,我们已经在车上装了追踪器,只要老赖露面就能收网;会所藏毒的,还没有充足的证据!”作为召集人,杨柯第一个进行汇报。据其介绍,城阳老赖案他们已经接手半年多了,委托人是青岛一家知名企业,而被追踪人是一个外籍客商,他欠委托人上千万元货款后潜逃回国,只留下一个助手在青岛。杨柯就从这名外国客商的助手入手的,通过技术手段获得两人通讯记录,得知外国客商近期要悄悄来青,乘坐助手的车办完事后就走。杨柯查到其助手的车牌号和地址,又在其车上装了追踪器,随时都可以知道这辆车的动向。
神秘,手机身份随时换
“刘总,找你的电话!”例会正开着,工作人员突然递给杨柯一手机,杨柯接过来看完号码,神情自若地说:“我是刘强!”
杨柯?刘强?放下电话,看着记者一脸茫然,杨柯笑着说这都是工作需要。原来,杨柯同时也受雇于本市一家外贸公司,该公司向本市一家企业供货价值800多万元,但其对方收到货后耍无赖,先后以没收到货、货物质量不合格等为由,拒绝按照合同支付货款。“我们的雇主是正经生意人,他对这种商业无赖束手无策,所以就得找我们来对付。”杨柯说,去年10月他接受雇主委托,为了方便各种场合活动,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该公司总经理助理 ,而且名字也改成了“刘强”。
在杨柯的包里,记者发现他不同版本的名片就有6张,每张上面不仅名字各不相同,公司、职务也都不一样,业务员、副总、销售代表,甚至连手机号码、信箱等信息也都不一样。唯一相同的,就是一个固定电话,这是调查事务所的电话,杨柯说这也是他们唯一不经常变换的信息。
钢笔墨镜打火机其实全是工具
钢笔、墨镜、车钥匙、纽扣、打火机……这一堆东西摆在调查所内的桌上,除了感觉乱七八糟以外 ,也许谁也不会怀疑他们有什么特别。但实际上,它们还真不可貌相。
采访期间,杨柯摘下了他的墨镜,并用一跟连接线将其连接到电脑上,电脑屏幕上便出现了一段视频。记者看到,从记者迎面向他走来,握手、进电梯、进屋子坐下,整个过程中经过哪些地方、电梯里有哪些人、都是到几层楼下、哪些人谈论了什么……这段视频都记录得一清二楚。
杨柯说,这就是为什么一般干这行都要戴一个宽大墨镜的直接原因,但墨镜戴时间长了难免引人怀疑,于是,又有了纽扣、车钥匙、打火机等,每个里面都有高清摄像头,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取证需要。
与高科技实物相比,更让记者难以置信的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高科技”手段: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黑盒子,用强力磁铁吸在车底,人到哪里都能一清二楚;通过远程控制,可以让家里的电脑和摄像头自动“工作”获取资料;短信、通话、QQ聊天、电子邮件,一些常人可能感到无法获取的资料,在调查所里很可能会变为现实。
入行门槛高,赚钱多冒险
“光头哥”,真名不祥,是杨柯的师傅,也是调查事务所的“智囊”,岛城最早从事私家侦探行业的“带头大哥”。他带出来的徒弟,很多如今已经另立山头。
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面试6名来应聘做调查员的报名者。“在报纸分类广告里打了几行小字,这几天就一直没断人,可见这个职业还是很热门的!”“光头哥”说,他选择职业线人的标准有四个:首先要有毅力、能吃苦;第二,考虑事情要充分、全面,譬如跟踪,必须做到不暴露目标;第三,要机智灵活,遇事能随机应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很专业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把握住证据,同时保护自已。
调查者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零工,这是最普通的一类调查者,一般是为生活所迫的低收入者,通常执行跟踪等需要体力和时间的活儿,打零工按小时或者天数算钱,一般是每天一两百元,这一群体数量在整个行业中所占比例高达九成。
第二种是相对固定的,专门为执法部门或雇佣企业提供信息,这类人通常活跃在洗浴中心 、夜总会等处。
第三种,就是杨柯这种做到“探长”级别的,掌控一线的跟踪人员,用高科技手段完成找人、追债等委托任务。
不敢以真名示人
“我觉得挺神秘、刺激、能赚钱,而且说出来也有面子!”10月12日上午,一名26岁的年轻人谈到为何来应聘职业调查人时如是说。在这名应聘者的简历上,“光头哥”画上了叉:“他只看到我们光鲜的一面,其实我们更多的是提心吊胆!他还年轻……”
对这番话,同为调查所“探长”的“清哥”深有感触。他现在开的是一辆雅阁,这在同行里已经是比较差的车了,同行们坐驾不乏宝马、奥迪、皇冠等,他们脖子上白金、钻石非常招眼。收入方面,上个月他带领兄弟们在烟台抓到一个涉案数额过亿元的诈骗犯,委托人给的佣金高达几十万元,除去各种花销收益仍然可观。
“我们不敢以真姓名示人,是因为我们都受过伤害!”“清哥”说,他上个月受雇跟踪一个老赖,在滨海大道上突然被两辆车一前一后逼到了路边,下来6个年轻人把他强行架下车,威胁说再跟踪就要他命。同伴见情形不对报了警,但警察来了也只能按一般纠纷简单处理了事,“如果对方直接把我撞到沟里,我可能连命都没了!”
合不合法,争议一直不断
1993年,公安部曾颁布禁令,严禁开办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2002年,事情出现转机。这一年,国家工商总局调整了商标分类注册范围,新增了允许注册的服务商标包括提供私人保镖、侦探公司和寻人调查等“安全服务”。但允许注册商标并不意味着禁令被打开。据介绍,职业调查人大约在上世纪末开始在本市出现,从那时起,广泛、激烈的争议从未间断。
作为职业调查人的杨柯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委托民间调查公司开展查询、搜集、取证等活动,实质是公民调查权的转移。对于隐私权,他认为,个人隐私当然受到法律保护,可前提是隐私本身没有违法,没有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而现实中,那些“包二奶”的行为,以及商业老赖、造假售假者,已经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了损害,是非法的个人隐私。非法的个人隐私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职业调查人所做的就是揭示事实的真相,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
不过,杨柯并不否认目前行业内有一些人法治观念淡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并以商务调查为幌子从事非法经营活动,但他认为,如果这一行业能被相关部门重视并整合规范,设立门槛和准入制度,职业调查人就能成为普通市民维权的有力武器。